央行重磅发布!

最新信息

央行重磅发布!
2024-03-07 21:59:00
3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两篇专栏文章。
  其中,货币政策司发布的专栏文章《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指出,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总量方面,保持融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价格方面,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结构方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方面,加强政策配合,发挥政策合力。
  金融市场司发布的专栏文章《持续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指出,下一步,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健全金融政策框架体系;优化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明确金融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强化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多措并举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如下: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司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恢复的关键时点,主动担当、连续出招、组合发力,政策支持有力、有度、有效,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一是三次降准等加大流动性供给。面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以来三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累计净投放超2.7万亿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熨平税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等短期因素影响。多次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二是两次下调政策利率推动降低融资成本。在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背景下,坚持以我为主,2023年6月、8月两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分别累计下降0.2个和0.25个百分点,有效激发国内需求。落实好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因城施策放宽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引导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为5000多万户家庭每年节省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2023年主要商业银行三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稳定银行负债成本。2024年2月,5年期以上LPR再次下行0.25个百分点,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
  三是优化资金供给支持重点领域。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2023年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500亿元,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计划、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实施期限。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指导性文件,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5000亿元,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支持。2023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7.5万亿元。
  四是兼顾内外均衡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面对2023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综合施策,加强预期管理,适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发挥外汇自律机制作用,平衡外汇市场供求,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的看,一年多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有着以下特点:一是统筹衔接持续发力。去年下半年持续推出多项政策,年末注重做好信贷投放等政策衔接;今年初及时打出量价“组合拳”,靠前发力稳好开局。二是关键时点力度加大。今年2月降准0.5个百分点,较过去两年每次降准幅度翻倍,5年期以上LPR下行幅度也是2019年LPR改革以来最大,超预期的政策举措有力提振市场信心。三是政策合力有效发挥。加强部门沟通配合,高效推动首套房贷认定标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落地实施;为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提供流动性保障,支持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一是货币信贷平稳增长。2024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240万亿元;2023年新增贷款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二是贷款利率处于低位。2023年,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有统计以来首次降至4%以下;新发放和存量房贷利率均下行超过0.7个百分点,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助力促消费和扩投资。
  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余额突破29万亿元,已占到全部贷款的1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高于30%,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四是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从与我经贸往来较多经济体的货币看,2023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分别升值2.0%、0.2%、1.1%,对日元汇率持稳。
  三、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总量方面,保持融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价格方面,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把握好内外均衡,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结构方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实施好存续的各类专项再贷款工具,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用好新增的PSL额度,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支持。
  协同方面,加强政策配合,发挥政策合力。坚持系统思维,加强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畅通宏观经济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持续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市场司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其他金融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政策框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健全金融组织和产品服务体系、强化政策落实,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政策框架和工具体系持续完善。联合科技部牵头起草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推出创新创业专项金融债券,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科创重点领域。
  二是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召开工作推进会,开展全国性银行工作情况通报,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政策安排,加大信贷资源倾斜。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以上,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三是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更加丰富。“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组织架构在大型银行普遍建立,“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式获得广泛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持续增量扩面,2023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75.4%。“创新积分贷”“科技人才贷”落地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科创票据累计发行5600亿元。
  四是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和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推动7地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优化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布局。稳步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提升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度。加强金融政策与科技、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健全信息共享和融资对接机制,引导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推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政策框架体系逐步健全。牵头制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规范绿色金融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机构碳核算及环境信息披露,建立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有力夯实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基础,基本形成“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创设8000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和3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以低成本资金引导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绿色贷款常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是2020年末的2.5倍;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
  三是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发展。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和中国绿色债券指数,推动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统一。丰富绿色债券产品,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和可持续挂钩债券。截至2023年末,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3.4万亿元,存量约2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四是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推动国内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等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能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强化国际交流协调。连续多年担任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推出《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件。
  三、构建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牵头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底,将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放宽到单户授信不超过2000万元。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深化。牵头出台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和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向“三农”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3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6.6万亿元,为2018年末的1.7倍。
  三是民生领域信贷供给有效增加。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提高贷款额度、调整贷款利率,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817亿元,同比增长5.2%;助学贷款余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22.4%。
  四、完善养老金融政策体系,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一是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强化顶层设计,牵头出台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创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5个试点省份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发放优惠贷款21.6亿元,撬动投放养老产业贷款超千亿元。
  二是金融组织和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专属组织机构、搭建专业化数字服务平台,积极做好企业年金、养老金托管等服务,开展养老理财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累计推出个人养老金产品超750款。
  三是金融适老化服务提质升级。编制印发银行营业网点及移动金融客户端等无障碍建设标准和方案,开展金融类APP反诈电子标识试点工作和拒收现金整治活动,营造良好适老金融环境,保障老年人金融权益。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依法对170起拒收现金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五、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步伐,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聚焦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优化组织架构,运用数字化渠道和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二是加强数字金融创新业务监管。完善移动支付、个人征信等领域监管制度规则,推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打造包容审慎的新型监管工具。
  三是加大对数字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撬动投放贷款近2万亿元,有力支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内的重点领域发展。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健全金融政策框架体系;优化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明确金融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强化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多措并举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央行重磅发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